新闻中心

邓博杨:没有好的时机和坏的时机,S是一个需要长期存在

文章来源:FICA金融投资年会 发布时间:2024-05-13 19:28:58 浏览次数:712

纽尔利成立于2020年,是一个市场化的、综合性的、多策略的有国际化视野的股权投资平台。我在团队里负责母基金类别的两个大产品,一个是100亿市场化的母基金,一个是20亿左右的S基金。我们还有另两个直投类的产品,是我们其他的团队在管理。

说到S这块,我们的母基金100亿的规模里面有15亿的配置是在S的策略,所以我们整体S这块的额度是“15+20”,大概是35亿的规模。成立两年多时间以来投资了十几个S的项目,大约70%左右投在所谓传统的份额类的项目,还有30%是为了GP解决DPI的问题,做一些重组性的交易,过去的两年我们做了四五单的尝试。我们的S策略大概就是这样的。

首先我澄清一点,我们P背后的LP跟我们S产品背后的LP是不一样的,所以简单的绑定是比较难的,所以确实我们也见到很多GP有这个诉求,我们的回答还是比较统一的:先聊SPrimary的部分我们可以再交流,因为毕竟我们背后LP的诉求是不一样的。

回答您机遇和挑战的问题,我本人是从2012年开始做Secondary,但是2012年的时候更多是从美元的角度切入,也看到了美元的S市场,尤其是亚洲的市场,也经历了一拨LP的涌入,尤其是20142015年美元市场对Secondary的配置是大幅度增加的。这也是由于LP意识到S是股权投资配置的重要一环,解决了短期流动性和长期收益性的平衡问题,而且所谓的风险回报比相对较高,所以配置大幅增加。

所以从我的观察来看,我是2019年回来人民币的S,一开始体验到人民币市场大家都觉得S是救世主,觉得S是股权投资的最后一块蓝海。其实今年和去年挑战更多于机遇,或者说很多人都觉得做S的效果不是特别好。我觉得这些事儿是可以串起来的,S这个产品属于是典型的短期内大家会高估它的价值,长期大家还没有看到它完全的价值的阶段。

从一个LP的角度上,从美元市场的经验回看,过去的20年是很明确的。尤其是有大的Crises之后S的产品表现都是最好的Vintage,我觉得有些甚至都比同期的某些直投产品更好一些。所以我是觉得机遇对我来说还是蛮大的。

第二,S这个策略是一个典型的主动管理策略。因为坦白讲,假设一个份额从Primary角度就是两倍的基金,如果你S的卖方想收1.6倍,S的买方可能就收剩下的1.3倍,所以就是一个交易属性很强、需要跟卖家去共赢博弈的策略。

所以我的观点就是,没有好的时机和坏的时机,S是一个需要长期存在,解决问题的生态系统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。但S是怎么样去主动管理、怎样和卖家实现共赢的策略。对我来说,这个时点整体上机遇是大过挑战的。